手陽明大腸經-主治便秘、下痢等消化器問題
大腸屬庚金,主消化吸收及排泄廢物,氣血皆多,卯時(5-7點)氣血注入此經。循行路線由手走胸,起自食指尖端商陽穴,沿食指的拇指側上緣,經虎口,沿前臂前上方至肘外側,再沿上臂外側上肩膀,與諸陽會於第一胸椎上的大椎穴,再向下進入缺盆(鎖骨的凹陷)後分二路,一聯絡肺臟,下隔膜,入大腸,另一走頸部,經頰下入下齒齦內,繞口唇,至鼻孔兩側的迎香穴,與足陽明經相接,左右兩條大腸經相交於人中穴。凡20穴,左右共40穴。

self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手太陰肺經-主治呼吸器與皮膚等病症
肺屬辛金,主氣、主皮毛,多氣少血,寅時(3-5點)氣血注入此經。循行路線由胸走手,由中焦起,下行絡大腸,再上行經過胃,入肺部,橫出腋下,再沿上臂臑側,經過肘窩,至大拇指少商穴止。凡11穴,左右共22穴。

self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經絡在人體中與六臟六腑直接聯繫的稱為12正經,凡通往六臟的經絡稱為陰經,通往六腑的稱為陽經。人兩手足,各有三陰經、三陰脈,手三陰由臟走手,手三陽由手走頭,足三陽由頭走足,足三陰由足走腹,形成一完整體系。循環所依賴的『氣』,一天12時辰中在經脈內依序循行一周,由中焦起,經手太陰肺經--->手陽明大腸經--->足陽明胃經--->足太陰脾經--->手少陰心經--->手太陽小腸經--->足太陽膀胱經--->足少陰腎經--->手厥陰心包經--->手少陽三焦經--->足少陽膽經--->足厥陰肝經,再回到手太陰肺經。人體的穴道在12時辰中,其氣血注入的部位不同,所以同樣的穴道在不同的時辰,會有不同的作用。 

self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為何生病
        中醫講究的是一種動態平衡的觀念,讓天平上的兩端(如陰陽、表裡、虛實、寒熱、氣血)維持平衡後,人自然就會健康。 向日為陽,背日為陰,陽長則陰消,會使人容易感到煩躁、火氣大,甚至引起高血壓,相反的,陰長則陽消時,人則會有氣虛、精神委靡、或憂鬱的情形發生。人體內若有氣滯情形,就會感到酸痛,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血運行的動力不足而有血瘀情形,影響全身或局部血液的循環,發生局部腫痛,甚至造成血淤部位的細胞不正常增生而形成腫瘤。

selfgu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3